全国民委主任培训班来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信息中心 2019-05-30
5月29日上午,由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民委主任培训班来到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此次来的学员包括各省(区、市)、副省级城市民族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国家民委系统部分司局级干部,共65人,其中有彝、回、藏、苗、壮、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甘玉贵,党委委员、副主任陈丹陪同参加。

全国民委主任培训班来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
本次现场教学时长两个小时左右,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了认真学习。他们先后参观了“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和“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基本陈列展以及民族艺术长廊并观看了《共和国第一宫》宣传片。

观看《共和国第一宫》宣传片
民族文化宫收藏了两千多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族人民敬献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领导人的礼品,透过“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橱窗,学员们可以看到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包鲨鱼皮马鞍和马头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和田毯和贺兰石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漆器和金边贝叶经、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敬献的椰雕制品和漆器等制作精湛、具有民族特色的礼品。
学员们一边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一边用手机拍着橱窗中的展品。每当听到介绍自己家乡敬献的礼物时,学员们就会上前一步仔细观看。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参观“文化记忆”展
一位来自宁夏的学员在看到贺兰石砚时,激动地告诉小编:贺兰石被称为宁夏的“蓝宝”,贺兰石砚根据石料成色不同价值不同。展厅里陈列的石砚很少见也很珍贵,它体现了当时宁夏人民对党中央和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深厚情谊,也给了今天的宁夏人民很强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咱们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日子一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在“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展厅内,学员们了解和学习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区、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位来自福建的学员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里的每件展品都蕴含着各民族地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除了陈列、研究、保护它们以外,还应该采用一些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展示它们,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
一名来自新疆的学员在被问及参观感受时说:“看到各族人民敬献给党中央的这些礼物, 就像看到了一粒粒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的景象,民族团结的力量也油然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是在2017年参加我们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的‘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个展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我们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参观“文化记忆”展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在民族文化宫主楼前合影
全国民委主任培训班来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
本次现场教学时长两个小时左右,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了认真学习。他们先后参观了“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和“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基本陈列展以及民族艺术长廊并观看了《共和国第一宫》宣传片。
观看《共和国第一宫》宣传片
学员们一边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一边用手机拍着橱窗中的展品。每当听到介绍自己家乡敬献的礼物时,学员们就会上前一步仔细观看。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参观“文化记忆”展
在“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展厅内,学员们了解和学习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区、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位来自福建的学员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里的每件展品都蕴含着各民族地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除了陈列、研究、保护它们以外,还应该采用一些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展示它们,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
一名来自新疆的学员在被问及参观感受时说:“看到各族人民敬献给党中央的这些礼物, 就像看到了一粒粒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的景象,民族团结的力量也油然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是在2017年参加我们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的‘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个展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我们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参观“文化记忆”展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参观“各族人民心向党”展
在民族文化宫主楼前合影
(文/王爽 图/张仁明 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