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在维也纳开幕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 2019-07-05
维也纳时间7月2日,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联合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的“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央圆厅举行开幕式。国家民委副主任刘慧、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中国驻维也纳代表团王群大使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国家民委国际司副司长张庆安主持。

嘉宾参观展览 刘慧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是领略丝绸之路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互赢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互通之路,多民族、多地域、多宗教文化相互交融,孕育出独特而绚烂的丝路文化。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断推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本次展览是分享中国扶贫经验的一个平台。中国的扶贫开发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长期支持。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近8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对全球的减贫贡献率超过70%。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进一步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

开幕式现场 刘慧强调,习近平主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就是丝路精神的体现。本次展览是深化中国与联合国在扶贫、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的一项举措。中国愿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一道,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减贫合作,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重点展示了中国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区、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含12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中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和成果。展览内容除了大量精美的图片以外,还辅以视频资料及互动环节,观众现场拓印木版画作、亲自体验剪纸艺术,中国西北民族大学的师生表演了民族特色音乐和舞蹈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各国参与者给予高度评价。
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亚、墨西哥、秘鲁、哥斯达黎加、日本、缅甸等十余国大使、各国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奥地利友好人士等200余人出席本次展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凤凰网、欧洲时报、网易头条、华信报、Okto TV等媒体到场报道采访。

嘉宾参观展览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亚、墨西哥、秘鲁、哥斯达黎加、日本、缅甸等十余国大使、各国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奥地利友好人士等200余人出席本次展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凤凰网、欧洲时报、网易头条、华信报、Okto TV等媒体到场报道采访。
(文/图 郭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