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什伦布寺敬献清乾隆皇帝的呈文

来源:民族文化宫   作者:博物馆   2016-08-10

清代 长55厘米 宽58厘米 纸质


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封呈文是西藏扎什伦布寺敬献给清乾隆皇帝的,用藏文书写,内容为:“在皇帝神威及大军威风震慑之下,来犯之敌廓尔喀望风披靡,狼狈逃回。因大军所耗之费用具由国库支付,所到之处没有骚扰地方。感此无量之德,敬献佛像、藏红花、氆氇等礼品。” 

这封呈文的撰写,发生在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廷军队击败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之后。看完呈文,知道这是书写者对清廷军队击退入侵者廓尔喀所表达的无限感激之情。那么,廓尔喀是谁?与扎什伦布寺发生了什么?皇帝为何要不计远途的危险和庞大的军费支出派大军入藏?扎什伦布寺作为一个地方寺院,远在西藏日喀则,何以要直接向皇帝表达谢意? 

将呈文置于当时的环境中,看到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廓尔喀是谁?

廓尔喀原本是尼泊尔的众多部族之一。18世纪前期的尼泊尔分为数十个互不统属的部族。居住在加德满都谷地的阳布(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廓库穆(巴德岗)、叶楞(帕坦)三部落于清雍正年间入贡中国,清人依藏语读音称之为“巴勒布”。18世纪后期,居于巴勒布西北的廓尔喀部族兴起,后来趁巴勒布内乱,侵夺了三部落,并逐步征服了周遭部落。1769年,廓尔喀迁都至阳布,形成了统一的尼泊尔王国,又称廓尔喀王国。

但是,廓尔喀境内多高山,地狭人稠,这种难以自给的现状使得廓尔喀急于向外发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廓尔喀疆土与我国西藏西南交错,两地宗教关系密切,商旅往来不绝,而印藏之间的货物运输也多由此中转。因此,廓尔喀强大后向外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便是西藏。


廓尔喀为何二次入侵西藏?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以贸易和边界纠纷为由,调动军队侵扰中国边境,以至占领了西藏的聂拉木、济咙、宗喀等边界重镇。清廷随即调兵进剿。但是西藏噶厦地方政权官员及地方高僧等私自与廓尔喀议和,允诺向廓尔喀偿银赎地,每年许给元宝300个,合银两1.5万两。而驻藏大臣巴忠带兵入藏后,又并未认真剿办,而是急欲完事。最终廓尔喀在得到一纸赔款字据后,才撤出了占领的地方,而驻藏大臣巴忠却向朝廷谎报已收复失地,奏凯班师。这就为廓尔喀第二次入侵西藏留下祸根。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尔喀派人入藏讨要赎地钱财,噶厦地方政权官员拒绝支付,并遣使谈判,要求撤回合约,遭到廓尔喀的拒绝。次年(1791年)夏,廓尔喀以藏官违约为由,再次入侵后藏,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此次廓尔喀军来势凶猛,不仅很快占据了西藏边境的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还侵占了扎什伦布寺,将扎什伦布寺劫掠一空。


扎什伦布寺为何遭致横祸?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也是后藏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兴建于1447年,为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它与西藏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这样一个圣地遭此大劫,竟是起于一位活佛的贪念。这,还得从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说起。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应乾隆皇帝之请,率众离藏东行,为之诵经,并祝贺七十大寿。乾隆皇帝极为重视,亲自安排了六世班禅朝觐的路线及接待事宜,不仅在北京为班禅修建了行宫(今北京西黄寺),还在承德仿效扎什伦布寺建了须弥福。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倍加礼遇,赏赐不断。王公贵族及祝寿的各国使节的“施舍”亦是络绎不绝,海溢山积。不幸的是,六世班禅进京朝觐祝寿事毕,欲返回西藏之际,却突发疾病,圆寂于北京。乾隆皇帝不胜痛惜,百日诵经祈祷灵魂升天完毕,命六世班禅之兄扎什伦布寺总管仲巴呼图克图护送灵柩返藏,并赐“无虑数十万金,而宝冠、璎珞、念珠、晶玉之钵、镂金之袈裟,珍宝不可胜计”。可是,仲巴呼图克图将许多珍贵财产据为己有,而六世班禅的另一位同母异父兄弟沙玛尔巴,是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因为教派之别而分文未得,十分愤懑,遂萌投敌的恶念,于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 以朝拜佛塔为名潜往廓尔喀。沙玛尔巴向廓尔喀国王告密,说西藏防务空虚,扎什伦布寺财富甚多,怂恿出兵西藏,抢劫扎什伦布寺。1788年廓尔喀第一次侵藏可以说是一次试探性的行动。第二次入侵时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劫。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八月十六日,战火逼近扎什伦布寺时,年方十岁的七世班禅额尔德尼携带皇帝所赐前辈的金印及珠宝细软等物被护送到拉萨避战。四日后,廓尔喀军入侵扎什伦布寺。当时清军在后藏边界人数极少,难以击敌。而扎什伦布寺的喇嘛们,闻知廓军来犯的消息,已慌乱一团,高层喇嘛在吉样天母像前问卜,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可与贼作战”。三千喇嘛全无斗志,纷纷逃散。仲巴呼图克图放弃职守,携带细软及班禅所余贵重物件,先行逃出。廓尔喀军进入扎什伦布寺肆行劫掠,将寺内金银佛像、供器,佛塔上镶嵌的珍珠、珊瑚、松石以及仓库贮藏的银器绸缎等宝物抢劫一空,还把乾隆皇帝赐给六世班禅的金册也掠走了。


乾隆皇帝如何派大军进藏御敌?

后藏地区的要塞失守、扎什伦布寺的横遭抢掠、廓尔喀军分三路进攻前藏的虚声恫吓。极大地震惊了清廷中枢。乾隆皇帝大为震怒,称:“至贼匪来藏侵扰,若不过因索欠起衅,在边境抢掠,原不值兴师大办。今竟敢扰至扎什伦布,则是冥顽不法,自速天诛。此而不声罪致讨,何以安边境而慑远夷耶?……况该处为历辈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锡之地,蒙古番众素所崇奉。若任小丑侵凌置之不问,则朕数十年来所奏武功,岂转于此等徼外幺麽不加挞伐?”清王朝极力扶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藏区的地位,而扎什伦布寺又是格鲁派历代班禅驻锡地,又因六世班禅圆寂于京的缘故,遭此大劫,乃至于皇帝御赐六世班禅的金册也被掠走,皇帝自然大怒。 

清乾隆御制铜版画:攻克擦木(位于今西藏吉隆县)之战,清军正在围攻廓尔喀军的碉楼

乾隆皇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等领兵由青海入藏征讨廓尔喀。福康安得令后,带领部队60天徒步急行军4600里入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清军收复济咙,随后攻入廓尔喀境内。六、七月间,清军逼近廓尔喀都城阳布,廓尔喀遣使求和,归还所抢金册及其他财物,许诺永不侵犯藏境。八月,福康安准许廓尔喀归降,启程返回西藏,史称“平定廓尔喀”。从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清军进藏到凯旋,共16 个月,清廷调动东北、西北、西南兵力1.3万余人,支出军费超859万两白银,越过喜马拉雅山,胜利完成对中国边境的保卫。此战之后,廓尔喀遣使赴北京朝觐,成为入贡属邦。

   

清乾隆御制铜版画:廓尔喀使节向清廷求和


结局:一个教派的覆灭和一部法典的诞生

廓尔喀第二次侵藏战争爆发后,乾隆皇帝下令严厉查办第一次战争期间办事不当的大臣。当获知所谓的和议实际为“赔银赎地”,且沙玛尔巴在其中挑唆,再加上一些喇嘛竟然向侵略者投递哈达,本来就对和议不满的乾隆皇帝对此“叛国行为”更是震怒,要求严厉查处各派喇嘛在廓尔喀战争中的不当行为。沙玛尔巴在战争期间虽已畏罪自杀(也有说是病死),但还是命令廓尔喀交回其尸骨,并在前后藏及察木多一带通衢大站地方悬挂示众以示警告。沙玛尔巴家产被查抄,其所属寺庙僧人一律改宗为格鲁派。而且禁止沙玛尔巴转世,从此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传承终止。一位活佛就如此导致了一个教派的覆灭。

平定廓尔喀,体现了清王朝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通过廓尔喀战争,清政府看到了治藏政策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趁此次出兵西藏之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战后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法典《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确立了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宗教等制度,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提出并实施的“金瓶掣签”制度就始于此。这些改革措施和规范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清中央王朝对西藏的有效治理,使西藏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更为巩固,并为此后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这就是扎什伦布寺给乾隆皇帝所写这封呈文的前因后果。呈文短短数语,彰显了乾隆盛世的国力雄厚,道出了清廷军队的法纪严明,也是清王朝宣扬主权和一次卫国之战的明文见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2]邓锐龄.乾隆朝第二次廓尔喀之役(1791-1792)[J].中国藏学,2007,(04).
[3]高晓波.乾隆朝第二次廓尔喀之役兵源及军费考略[J].西藏研究,2013,(02).
[4]周燕.浅谈乾隆皇帝治藏的宗教政策[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5]李然.六世班禅朝觐与廓尔喀入侵[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03).
[6]牙含章. 班禅额尔德尼传[M].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文/罗吉华 图/博物馆资料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