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第6版刊发何丽同志署名文章

来源:   作者:   2021-06-11

6月1日,《中国民族报》第6版刊发了何丽同志的署名文章《发挥公共文化场所优势 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以民族文化宫为例》,全文内容如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增强“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公共文化场所和单位是指能够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美术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这些地方往往拥有珍贵的文物古籍藏品、丰富的图书影像资料、先进的文化设施设备、浓厚的文化氛围、舒适的体验环境,是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重要场所。民族文化宫作为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展示民族工作成就、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跟时代步伐,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理念方式和手段,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释放文化能量、涵养精神、滋养社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宣传新中国民族工作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组建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慰问,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到全国各地参观建设成就;为了巩固国防、帮助各兄弟民族繁荣发展,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在抗美援朝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各族人民努力生产、捐钱捐物……这些历史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带领各民族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辛历程,记录了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党中央、热爱新中国的真挚情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2017年,为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民族文化宫推出了基本陈列展“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展览设“开启民族平等团结新纪元”“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两个单元,展品包括包鲨鱼皮马鞍、贺兰石砚、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写给毛主席的信、金边贝叶经、湘绣、椰雕品等礼品文物和锦旗130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各族人民献给党、献给新中国最深情的颂歌。

该展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几年来接待观众数十万人次,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组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单位的现场教学点。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文化宫采用新技术手段,创新展陈模式,高标准高质量对该展览进行升级改造,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平台。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196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国家民委召集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在民族文化宫召开了“四十年来党的民族政策文献馆”陈列提纲座谈会。由于当时民族文化宫正在举行“十年来民族工作展览”,各个场馆都已占用,这项工作没有进行下去。继承老一辈民族工作者的遗志,民族文化宫决定在今年举办“鉴往知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并将其作为基本陈列常年展出。

该展览将展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展示中国共产党确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两个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由来及历史背景。历史连接现在,照亮未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展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光辉,能够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经过诞育、分化、交融,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展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展现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2020年,民族文化宫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首展“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展览分“政令安邦”“冠服立制”“美美与共”三个单元,从民族文化宫馆藏5万多件文物中精选出70多件珍贵文物展出。展品中有不同朝代中央政府封赐少数民族官员的封诰敕书、册书官印,少数民族地方官员敬献中央政府的呈文,也有少数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官阶华美珍贵的官服。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蕴藏着富有深意的历史故事,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大一统的历史根脉。

该展览展出后,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底,共有10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观众3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开展现场教学或主题党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展示民族工作成就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展示民族工作成就,有助于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4年以来,民族文化宫陆续举办了民族自治地方成就系列展,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赢得了广泛赞誉。2015年举办的“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以办展水平很高,手段新颖、形式新颖、方法新颖,内容很全面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展览共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单日参观人数多次超过1万人次,成为民族文化宫2000年以来持续热度最久、宣传力度最大、接待观众最多的一次展览。

其中,自治州成就系列展内容丰富,并辅之以非遗互动、文艺展演、产品展销、旅游推广、招商引资、文化论坛、书画笔会等系列活动。展览期间,甘孜藏族自治州参展的非遗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达21.8万元,达成订购协议500余万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签订4项重大投资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89.3亿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参展企业销售额达554.7万元,签订合同金额681万元,收获订单价值6400万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次引入“互联网+”模式,将展览与电商平台无缝对接,线上交易4200余单,金额超40万元,现场签约39个项目,投资额达382.8亿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丰富载体形式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规模已近10亿,学生占比21%。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民族文化宫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一是制作推出了“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网上展馆。二是组织员工参加“云讲国宝”比赛,其中,《草根讲解员养成记》《一把金伞》进入初评,《草根讲解员养成记》入围复赛。三是创作50余幅美术作品,讴歌防控疫情中的“最美中国人”,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构建网上网下联动一体的宣传格局,有力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下一步,民族文化宫将加大工作力度,举办“党的光辉照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美丽中国·和谐家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系列展览”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