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辰河高腔红色现代戏《贺龙井畔朵朵莲》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圆满落幕
8月13日晚,由湖南省泸溪县文旅广电局创排的大型辰河高腔红色现代戏《贺龙井畔朵朵莲》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圆满落幕。该剧作为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获奖作品,首次亮相京城。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的独特魅力,深情讲述了湘西浦市古镇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诗,生动展现了人民与党之间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该剧以贺龙驻防泸溪县浦市古镇的历史为背景,聚焦“贺龙井”“将军柳”等红色遗存背后的平凡身影。女校校长杨逸梅与恋人、共产党员向泓毅带领底层民众斗督学、济灾民、护女校、助红军,在血与火中完成精神觉醒。剧中特别突出了湘西浦市古镇的普通女性,她们的日常无不体现对革命的支持,无论是纳鞋支前、藏腊肉以待亲人,还是送丈夫参军时的决绝背影,都彰显了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
辰河高腔,这一发源于泸溪县浦市镇的艺术瑰宝,由明初传入湖南辰河流域的江西弋阳腔,与湘西方言、巫傩祭祀及道教音乐深度融合而成。其唱腔高亢激越,男声酣畅淋漓,女声花腔清亮入云,经典剧目以48本《目连戏》为核心,演出形式多样。1998年,《目连救母》曾赴法国、西班牙演出,轰动欧洲,被誉为“东方戏曲活化石”。2006年,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贺龙井畔朵朵莲》这部植根湘西的红色戏剧,此次在京成功演出,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开启了将湘西非遗与红色故事远播的新征程。它是“非遗活化+红色文化+文旅推介”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演出突破传统舞台局限,精心构建三大文化板块,有力推动了非遗传承与地方文化传播。
这场实践以艺术为纽带,打破非遗、红色文化与文旅推介的壁垒,为传统戏曲现代化转型与非遗传承生态构建提供了鲜活样本。
辰河高腔在京华绽放,不仅是对湘西红色文化的深情礼赞,更是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有力探索,让古老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续写出生机勃勃的传奇篇章。
演出现场,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同志同6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在演出结束后,上台与演职人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