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全国民委系统信息工作专题研究班来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
5月22日下午,第十二期全国民委系统信息工作专题研究班来到民族文化宫现场教学。国家民委舆情中心主任赵至敏,舆情中心副主任陈华、欧木几,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树泉出席活动。

此次来的学员是来自辽宁、青海、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族工作者,共120人。学员们参观了“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和“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两个基本陈列展以及民族艺术长廊。

民族文化宫收藏了两千多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族人民敬献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领导人的礼品,在“各族人民心向党”陈列展中,有很多极具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珍贵礼品,它们见证了各族人民对党无限热爱的深厚情谊,见证了党中央和毛出席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一位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学员在“西北行政区各民族敬献毛主席的锦旗”前,仔细寻找着自己的民族。“这面锦旗上所写的‘献给毛主席 西北各民族在你旗帜下已经亲密团结起来了’让我感触很大,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字重复着同一句话,锦旗穿越历史虽已变陈旧,但不变的是前辈与我们共同祈愿祖国繁荣昌盛的心。”
几位学员围在展厅中的一幅老照片前,不时拍照、感慨。照片拍摄于1957年10月1日,反映了参加国庆的各民族参观团成员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群众共同庆祝祖国生日的场景。一位来自河南省的学员说:“党和国家真的是为了消除民族隔阂和歧视、加强民族团结和信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然不会有照片上这样有感染力的笑脸……”
一位来自云南省的学员表示,这是第一次参观关于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历史的展览,很高兴也很惭愧。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只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今天的参观,很高兴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民族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到惭愧,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今后一定多看书籍,多补充民族知识,更好地将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工作中。”
在“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展厅内,各位学员纷纷寻找着自己家乡的精美展品。一位来自四川的学员说:“展厅里的每一件展品我都很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蜀锦。我真的特别自豪,蜀锦能将《千里江山图》表现得如此大气又精美。这次还见识了广西的壮锦,很开心。”在被问到参观感受时,她表示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她今天最深的感悟——“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